一、大赛简介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 号)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 号)、《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教研〔2015〕1 号)精神,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经江苏省学位办研究决定于2017 年起按年度举办“江苏省MBA案例竞赛”。大赛将成立命题专家组,紧密结合江苏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经济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特色确定案例选题方向,由江苏省各MBA 院校组队编写案例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参赛。
江苏省MBA教育始于1993年,迄今为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扬州大学共计17所高校开展了MBA 培养教育。通过参加大赛,一方面可以检验MBA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及加强各MBA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可以助力省委省政府宏扬最新执政理念,深化经济发展特色深入了解产业与企业发展现状以获得决策咨询;与此同时,还可以深刻解读和解剖产业与企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卓越实践及相关深层次发展问题。最终,将大赛打造成为从人才培养、决策咨询等多个维度服务于江苏政产学协同发展的平台。
大赛由江苏省学位办主办,2017 年度首届赛事由河海大学承办。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设在河海大学商学院210室。
二、组织机构
(一)组织委员会
组织委员会是本次大赛的组织筹划机构。
1. 组委会主任由省学位办负责同志、河海大学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副主任由河海大学商学院负责人、河海大学研究生院负责人及各参赛学院负责人担任,委员由河海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河海大学研究生院研工部部长及各参赛学院分管副院长担任;
2. 负责大赛的筹办组织工作;
3. 研究决定“江苏省MBA 案例大赛”组织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4. 安排部署各阶段筹备工作;
5. 监督考核各项筹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6. 协调与各主办方,协办方的关系。
(二)执行委员会
执行委员会是本次大赛指定并授权的日常工作机构。
1. 执行委员会主任由河海大学商学院院长、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担任,副主任由河海大学商学院分管副院长、河海大学研究生院研工部部长担任;
2. 负责编写大赛手册,起草、发放大赛相关通知,接受报名,根据报名回执统计并提出比赛方案;
3. 管理大赛的宣传和媒体工作;
4. 负责比赛的组织、会务、宣传和常规事物处理等工作。
(三)命题专家组
1. 由省政府政策研究专家、江苏省总商会负责人、省学位办负责同志和主办高校专家组成,人数为7-9名,设组长一名;
2. 专家组通过研讨会的形式确定大赛案例选题方向,提交组委会进行发布。
(四)评委专家组
1. 建立由外省院校副高以上职称专家、专家型企业家等组成的评委专家库,首届评委专家库人数为50 名以上,以后逐年递增;
2. 晋级赛通讯评审评委由专家库随机抽取15 名专家组成;
3. 晋级赛会评评委和决赛现场评委由专家库随机抽取9-15名专家组成,设主席一名,原则上晋级赛会评评委和决赛现场评委为同一组专家,可进行微调;
4. 评委名单由组委会最终确定,并在决赛正式开始前对评委进行比赛规则培训;
5. 如有本校参赛队伍,本校专家采取回避原则,不担任有本校队伍出现的比赛的评委工作。
(五)仲裁委员会
1. 仲裁委员会由省学位办委派相关德高望众的专家组成,由组委会聘请,人数为5名,设主席1名;
2. 裁定、复审比赛期间执行比赛规程和比赛规则时发生的纠纷,保证竞赛规则的正确执行。不受理按规程、规则规定应由评委专家组职权范围内处理的有关事宜和与规则无直接关系行为的处理;
3. 对裁判员的判决不服的,按规则、规程的程序与要求,在比赛结束20 分钟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有代表团联合签名的“申诉报告书”以及直接证据资料,同时交纳申诉费人民币200 元,方予受理。如胜诉申诉费如数退还;
4. 仲裁委员会受理申诉后,召开仲裁委员会(可适当召集有关人员列席)并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经仲裁委员会半数以上委员通过所作岀的决定为有效决定。仲裁委员会所作岀的决定为最终裁决,并立即生效,当事人(参赛单位)必须服从,所作决定应报大赛组委会备案;
5. 仲裁委员会的成员不参加与本人所在单位有牵连问题的讨论和裁决;
6. 对裁判员在执行裁判任务的过程中有突出表现的,仲裁委员会可写出书面报告,报赛会组委会给予表彰。对有错误的裁判员,视其错误程度,仲裁委员会可作出停止该裁判员若干场或本届赛会全部比赛的裁判工作资格;
7. 仲裁委员会对比赛期间受理的申诉,应及时作出裁决,不得影响其他场次的比赛或赛会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
8. 比赛任务结束后,仲裁委员会自行撤销;
9. 为确保仲裁的公平性,本次大赛将对比赛过程全程录像。
三、赛事说明
(一)赛事安排
大赛全程分为初赛、晋级赛和全省总决赛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赛:大赛组委会于5月15日发布案例选题方向,各参赛院校自行组队撰写参赛案例资料,并于9月30日前进行校内选拔初赛,选出≤2支团队参加晋级赛。
第二阶段,晋级赛:于10月10-30日举行案例评选晋级赛,由组委会组织专家对案例进行通讯评审和会评打分,并筛选50%的报名团队进入总决赛。
第三阶段,总决赛:于11月11-12日举行现场辩论决赛。
(二)参赛要求
1. 各个院校以团队形式参赛,参赛队员为在读MBA学生,全队人数不超过10 人(含1-2 名指导教师),其中4名同学现场答辩,其余人员为后援支持,大赛组委会将按照参赛报名表发放参赛人员证件和荣誉证书。
2. 每所院校报送参加晋级赛的参赛团队数量≤2支。参赛队伍请用“学校+队伍名称”命名。如有2 支代表队,请用“学校+一队/二队”命名。
3. 参赛队伍提交的案例、案例分析报告及现场演示所用PPT均授权大赛组委会,作为大赛资料进行存档。大赛结束后,组委会将对优秀案例结集出版。
(三)赛程安排
1. 参赛院校报名
时间:2017年5月10日17:00前。
方式:由参赛院校将初赛参赛报名表(见附录1)以邮件形式发送至大赛组委会邮箱,明确各院校赛事联络人及其有效联络方式。逾期视为放弃参赛资格。
确认:请各院校在5 月10 日17:00 后查阅邮件,确认已获参赛资格。如未收到邮件,请及时联系组委会工作人员。
2. 案例撰写选题方向发布
时间:2017年5月15日17:00前。
方式:由大赛组委会将案例选题方向及案例撰写相关要求(见附录2)以电子版形式发送至各院校赛事联络人邮箱。
确认:请各院校在5 月15 日17:00 后查阅邮件。如未收到邮件,请及时联系组委会工作人员。
3. 参赛院校组建团队撰写案例和分析报告
时间:2017年5月16日-8月31日。
方式:各参赛院校自行组建团队,针对组委会所公布的案例选题方向开展实地调研,搜集整理素材,编写案例并提出分析解决方案。
4. 初赛
时间:2017年9月1日-9月30日。
方式:各参赛院校自行组织校内选拔赛,选出≤2 支团队参加晋级赛。
5. 参赛团队报名
时间:2017年10月9日12:00前。
方式:由参赛院校赛事联络人填写晋级赛参赛报名表,并按要求连同参赛案例资料一并发往组委会邮箱。
确认:请各院校在10月9日17:00后查阅邮件,确认已获参赛资格。如未收到邮件,请及时联系组委会工作人员。
6. 晋级赛通讯评审
时间:2017年10月10日-10月25日。
方式:组委会从专家库随机抽取15位专家通讯评审,对参赛团队撰写案例及分析报告进行盲审打分)。
7. 晋级赛会评
时间:2017年10月25日-10月30日。
方式:组委会从专家库随机抽取9-15名专家进行会评,对参赛团队撰写案例及分析报告进行打分。根据通讯评审和会评总分,确定50%参赛团队进入全省总决赛。
8. 总决赛参赛作品发布
时间:2017年11月1日17:00前。
方式:由大赛组委会将所有入围晋级赛的匿名参赛作品(案例及分析报告)以电子版形式发送至进入决赛院校赛事联络人邮箱,供参赛团队分析对手参赛作品,为决赛现场PK做准备。
确认:请各院校在11月1日17:00后查阅邮件。如未收到邮件,请及时联系组委会工作人员。
9. 总决赛上台队员名单确认及案例陈述方案提交时间:2017年11月11日15:00-19:00。
地点: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河海大学商学院210室)
方式:请各参赛团队填写上台队员登记表(包括队员姓名和编号)。由各参赛团队队长提交案例陈述方案PPT(PPT 演示文稿电子版及纸质打印装订稿一式X份)给组委会工作人员。逾期未交者视为放弃参赛资格。
确认:请各参赛团队队长确认收到工作人员出具的签收函。
注意事项:
PPT电子版需保存为2003版和2007以上版两个版本,PPT文件命名为“学校+队伍名称”。
10. 总决赛上场次序及组别抽签
时间:2017年11月12日7:30-8:00。
地点:河海大学商学院一楼礼堂
方式:由各参赛团队队长按照现场工作人员要求进行抽签,抽签顺序按校名拼音排序(抽签规则见附录6)。如参赛队长未按时到场,将由大赛组委会指定人员代为抽签。
11. 总决赛现场答辩
时间:2017年11月12日8:30-17:30。
地点:河海大学商学院一楼礼堂
方式:决赛分为大PK和小PK两个环节,每次上台两支队伍,比赛所有流程按主持人提示进行,超时扣分。
第一环节:小PK(20 分钟),程序如下:
(1)甲乙两队上场,甲队进行团队展示并陈述案例,乙队针对甲队陈述提问;乙队进行团队展示并陈述案例,甲队针对乙队陈述提问。
(2)台上4人均需陈述,第四位陈述者要有总结性发言。陈述时间为7分钟,问答环节为3分钟,每次提问只能提一个问题且不得超过30秒。每次问答时间共1分钟。问答双方请起立。
(3)台上提问者可指定对方某位队员回答,被指定队员回答完毕后,其他台上或台下队员方可补充,如有两名及以上者举手补充,由主持人指定补充回答队员。不能连续提问某位指定队员。
第二环节:大PK(20 分钟),程序如下:
(1)台下队伍、观众向台上两支队伍提问(8分钟),每次提问不得超过30秒。
(2)台下每支队伍每次只能针对台上的一支队伍提一个问题,如果追问算第二次提问。台下队伍或观众可指定台上某位队员回答,被指定队员回答完毕后,其他台上或台下队员方可补充。不能连续提问某位指定队员。台下观众每次只能提一个问题,每次问答时间共2 分钟,观众提问不计分。问答双方请起立。如果台下队伍没有问题,主持人可以提前结束台下队伍提问环节。
(3)台下评委向台上队伍提问(12分钟)。评委提问不限时间,但请尽可能简短。问答共12分钟。台上队伍回答请起立,每次回答时间不得超过2分钟。如果评委没有问题,主持人可以取消或提前结束评委提问环节。
第三环节:现场评委打分
由评委现场亮分,去掉一个最高、最低分后,统计平均得分。
第四环节:评选奖项
由工作人员计算通讯评审、会评和现场评价三部分的总得分,进行排序。现场评委团召开会议,确定大赛各类奖项名单。
12. 颁奖典礼
时间:2017年11月12日18:00-18:30。
地点:河海大学商学院一楼礼堂
方式:颁奖典礼出席人员包括领导嘉宾、专家评委、指导教师、所有参赛队员、观摩嘉宾。所有参赛队伍均须出席颁奖典礼,颁奖时请全队上场领奖并合影。
颁奖典礼结束后请各队队长携带参赛证到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河海大学商学院210 室)领取全部获奖队员证书。
(四)评分细则及说明
大赛评分的两阶段即晋级赛和全省总决赛,打分都要去掉极值分数,即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最后取得的平均分为队伍成绩。
1. 晋级赛阶段评分说明
晋级赛的分数由通讯评审和会评两部分所得总分确定,评分标准及要点参见案例晋级赛评分表。
2. 全省总决赛阶段评分说明
全省总决赛的分数由团队展示、现场陈述和评委提问三部分分值加总。其中,团队展示10分,案例陈述30分,双方队员PK30分,评委提问30分,评分标准及要点参见现场阶段评分表。
(五)奖项设置
1. 企业奖项
优秀案例企业(X个,入围晋级赛的企业均可获得):荣誉证书
2. 团队奖项
特等奖(1支队伍):奖牌
一等奖(2支队伍):奖牌
二等奖(4支队伍):奖牌
三等奖(X支队伍):奖牌(进入决赛的团队至少获得三等奖)
所有获奖团队参赛队员均可获得个人荣誉证书。
3. 个人奖项
最佳风采奖(2人): 奖杯+证书(原则上从二、三等奖团队中评选最佳表现个人)
最佳指导教师奖(2人):奖杯+证书(原则上分别授予决赛阶段特等奖团队指导教师及晋级赛阶段得分最高团队指导教师)
4. 院校奖项
最佳组织奖(2个院校):奖牌
四、报到事宜
(一)现场专家评委报到
时间:11月11日10:00-16:00
地点:河海大学商学院一楼会议室
主席组织评委专家组成员于16:00-17:30 召开评委工作会议。
(二)参赛团队报到
时间:11 月11 日下午14:30-18:30
地点:河海大学商学院一楼大厅
各参赛队伍报到时需检录身份并领取大赛材料。参赛队伍可在11月11日下午19:00-20:00查看比赛场地, 20:15后将会对场地实施封闭布置。由于周X正值上课时间,所以无法提供教室供大家演练。
(三)参赛团队用餐
大赛组委会负责参赛团队成员(包括指导教师,以登记注册信息为准)比赛当天午餐,请凭餐券在河海大学XXXX食堂用餐。
(四)参赛团队住宿
住宿地点:XXXXXXXX 宾馆,位于XXXXXXXX。标准间XXXX 元/间;单人间XXXX元/间。
大赛组委会负责联络酒店(以回执信息为准),住宿费用由参赛院校自行承担。参赛团队成员须在11月11日下午13:00 前到宾馆前台登记入住。
(五)无线网络
河海大学已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参赛选手可搜索WIFI:XXXXX。
五、赛事宣传
为了更好彰显本届大赛的理念和宗旨,扩大赛事的品牌效应,大赛宣传、媒体支持相关合作事宜如下:
(一)品牌形象
为大赛进行专业的品牌形象设计,包括LOGO、宣传文案、文案背景设计、会场海报、宣传册、奖牌证书、工作人员胸牌及志愿者标识等。
任何单位在未经大赛组委会的许可下不得擅自使用与大赛相关的一切品牌形象设计。
(二)宣传品
1. 摄制专题片
聘请专业团队摄制大赛专题片。在大赛启动后跟随大赛的活动安排、竞赛流程,针对重要活动节点和竞赛流程场面进行拍摄,大赛结束后进行剪辑制作。专题片将在大赛颁奖典礼上进行播放,并作为影像资料长期留存。
2. 制作画册
聘请专业团队设计制作大赛画册。在大赛启动后,邀请专业摄影师进行主题拍摄,同时搜集整理各参赛院校与赛事相关的图片资料。决赛结束后用图片资料对大赛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梳理,完成画册的设计制作。画册风格简洁、大气、喜庆,页码设计在100 页以内,将作为资料留存。
(三)媒体报道
1. 赛前宣传
本阶段的宣传任务是大赛发布和动员,通过通过新闻稿件采写、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重点宣传此次大赛的时间、形式、规程和有关奖励等事项,鼓励各MBA院校踊跃报名参赛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大赛。
2. 赛时宣传
本阶段的宣传任务是大赛赛况的跟踪报道,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反映比赛的场面和细节。
3. 赛后宣传
本阶段作为总结性宣传,通过通过新闻稿件采写、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宣传大赛的案例成果、典型企业、典型人物及其他有价值的反馈,延升赛事的社会影响力。
(四)媒体支持
具体媒体支持如下:
电视媒体:XXXXX
平面媒体:《中国研究生教育》杂志社
网络媒体:XXXXX
大赛也欢迎其他媒体给予报道和宣传,各媒体宣传合作、接待事宜请联系江苏省MBA 案例大赛组委会。
六、交通出行
本次大赛原则上不安排接机接站,特殊情况请与会务组联系。
赛场地址: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市江宁区佛城西路8号博学楼)
会议酒店地址:XXXX 酒店(XXXX)
|